张靖苒是一个拥有热爱理科的逻辑思维和喜欢人文学科的批判性思维的女孩。
张靖苒选择复旦大学,还因为它“进可入闹市,退可守清心”的气质。她发现复旦大学就在五角场旁边,百米之外是车水马龙,流光溢彩,校内永远有一派宁静澄澈的学术气象,这正是它的魅力。最终,经过一番努力,张靖苒如愿被复旦大学录取。
在张靖苒心中,文科为这样“开眼”的体验,让她发现了自己对于外语的热爱与潜力,因此坚定了在大学修读人文学科的愿望。
“从初中到高中六年,我一直是宿舍里最早起的,总是做第一个点亮教室灯的人。”张靖苒说,这可能和自己的性格有关,早起会让她感到从容。
“每天比别人早起一小时,我就会比别人多出一小时的学习时间,这样三年多出的时间可能就会有三个月之久。”张靖苒说,学习时间虽然重要,但对她来说,早起对心态的影响更重要。
“拿到成绩时,我是难以接受的,感觉心里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接下来就是无尽的焦虑,焦虑充斥着我的空闲时间,让我只能把大部分空闲时间用学习填满。我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与心态,成绩在三保时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又不断提升。”张靖苒说。
在综合各类有关复旦大学的信息之后,张靖苒印象最深的就是“课程随便选,寝室不断电”这一特色,这正符合自己追求自由的个性。
张靖苒对保送学校的选择,不是仅看排名,而是更看重学校的氛围是否自由。
“我选择语言,选择外语类保送,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热爱。”张靖苒说。
“我对大学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实,当成绩和排名出来之后,我是可以选择top2的,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复旦大学,因为它的氛围与气质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张靖苒说。
因热爱语言选择保送
第一个“点亮”教室灯的女孩
高中三年,张靖苒的成绩整体比较稳定,但中间也有起伏。高二时的第二次保送考试她出现了很大的失误,成绩跌至年级60多名,成绩一直不错的数学只取得了两位数的成绩。
本期,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对话保送北京大学的山东女孩张靖苒。讲述她如何坚持每天早起一小时学习,如何在忙碌的学习中,依然坚持自我,保持热爱与自由,最终被复旦大学选中,保送名校的故事。
在济南外国语学校,每年都有一批批“学霸”被保送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学校,众多“学霸”拿到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外名校offer,还有众多优秀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国内顶尖学校。
“我视野的开阔,以考到济外为起点。我坚定地选择了来到这里,因为我渴望走向更大的世界。”张靖苒说,她热爱济外的自由与包容,也感谢济外,让她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这些在顶级名校间“乘风破浪”的优秀少年们是如何炼成的?优秀学子们如何为梦想而奋斗?有哪些励志故事?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大众网·海报新闻特推出《学霸说》,对话多位优秀学生,讲述成长经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洋洋 济南报道
张靖苒是一个遵从自己内心的女孩。追求自由,追求自己所爱。“说实话,我不是最聪明的人,也不是最努力的学生,但我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张靖苒说,自己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竹笛,至今已经11年了,通过了竹笛十级和音乐基础知识初级和中级的考试。她还在课余时间学习了钢琴、声乐、书法,这些都源于热爱。
高二选科,她选择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在学习理科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文科可以为我这样的理科生打开另一扇窗,让我更清晰地看世界。”张靖苒说。
记者了解到,济外的保送考试一共要经过五次大考,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经历了一波三折,经历了出圈又入圈,历经多次选拔,最终保送入心仪名校。张靖苒一共历经五次大考,大多数成绩都相对比较稳定,这也给了她更多冲击名校的信心。
“自由对我来说是很重要也是无比珍视的。因为自由的背后是信任和尊重,给我自由与选择的权利正是传递一种信号:学校认为你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自由探索自己好奇的学科。而这个信号一直是我渴望接收的。”张靖苒说。
追求自由的女生
“我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早起的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这样会让我感到学习生活的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控,而非被其他外力所推动。”张靖苒说。
文章来源:《复旦学报》 网址: http://www.fdxbbjb.cn/zonghexinwen/2022/0909/889.html